按分类浏览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各地资讯 » 正文
发布日期:2014-02-19  来源:中国南水北调  浏览次数:200
核心提示:贾绍凤:南水北调确实是一个涉及面非常广的工程,该工程的建设不仅仅是完成了一项浩大的水利工程,也带来了多方面的成果。
   经多年建设,南水北调东线一期主体工程已完工,近日正式通水。 据悉,中线一期工程建设进展顺利,主体工程将于2014年底基本完工,预计年底通水。

  从2002年开工建设到2013年东线一期通水,南水北调工程已经走过了11个年头。十多年来,南水北调工程取得了哪些成果?该工程对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有何意义?围绕南水北调的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水资源研究中心主任贾绍凤。

     中国社会科学网:长期以来,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是困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难题,就目前来看,南水北调给工程沿线地区带来了哪些变化?请您介绍下南水北调工程对于各地经济发展、水资源调节、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意义。

  贾绍凤:海河流域是我国人均水资源量最低的地区,黄河流域、淮河流域也是人均水资源量较低的地区。南水北调东线、中线的主要受水区就是海河、黄河和淮河三大流域的下游地区。南水北调东、中线的建成,可以大大增加这些地区的可供水量,明显缓解该地区的水资源供求紧张状况,尤其是可大大增强枯水年的供水能力,对保障该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同时,外调水的输入,提供了更多的多水源优化配置的空间,为当地水资源的时空调节、优化利用提供了可能。

  在南水北调的水大量进入黄淮海平原后,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该地区“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的局面,使被挤占的河流生态用水和超采的地下水将得到一定恢复,这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工程沿线水质明显改善

  中国社会科学网:南水北调不仅仅是一个水利工程,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中水污染防治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请您结合实例谈一下南水北调十多年以来在水污染防治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

  贾绍凤:南水北调确实是一个涉及面非常广的工程,该工程的建设不仅仅是完成了一项浩大的水利工程,也带来了多方面的成果。

  为了保证南水北调工程输送到受水区的水质符合要求,修建了水源区的水污染防治工程、输水渠沿线的污水截流工程和污水处理工程。这些工程既是为了保证南水北调工程的水质要求,同时也大大促进了相关地区的水污染防治工作。
 
               例如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丹江口水库区,为确保水质长期稳定达到Ⅱ类,国家规划“十二五”期间在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实施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水土保持等十大类项目,总投资约120亿元,规划到2015年实现水源区各县及重点乡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重点企业全部完成污染治理和技改升级,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超过2万平方公里。

  再如南水北调东线经过的淮河、海河下游都是我国水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在2002年工程开工之前,沿线江苏、山东两省大多数工业和城市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作为南水北调输水干线的京杭大运河及其支流水质大多为五类或劣五类,南四湖、东平湖污染严重,主要指标超标10~180倍。为了保证水质达到Ⅲ类标准,专门规划了“清水廊道”工程。截至2012年年底,东线黄河以南36个控制断面全部达到规划水质目标,达标率为100%,输水干线基本达到了输水所要求的Ⅲ类标准。

  推进水资源管理与文物保护

  中国社会科学网:南水北调涉及众多省份,对沿线水资源管理、文物保护以及移民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请您谈一谈南水北调工程实施过程中,水资源管理、文物保护以及移民工作的进展情况。

  贾绍凤:在水资源管理方面,南水北调工程不仅工程规模巨大,而且涉及调出区和调入区众多省份的复杂利益关系,既给我国的水资源管理带来了诸多挑战,又有力促进了我国水资源管理水平的提高。尽管南水北调工程还没有进入正式运行阶段,但其水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已经明确:那就是调入区给调出区适当补偿,各省市的水量按规划的多年平均总调水量和各省市分配的水量比例来分配,调入区的本地水资源与外调水量应优化配置,并严格控制地下水开发利用,地下水超采区禁止新增地下水取用水量,逐步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这些制度的落实,对我国水权制度建设、水价制度的完善、地下水的可持续利用管理将是有力的推动。

  在文物保护方面,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南水北调工程当中的文物保护工作。首先,在南水北调水利规划设计中,主动避开了多处重要的不可移动文物,如常山郡故城等。其次,对难以避开的文物进行严密的调查,实施抢救和保护,近900个文物保护单位纳入工程的保护项目,包括燕长城、武当山遇真宫、北朝墓群、下寺楚墓、古运河等许多著名文化遗产。濒临丹江口水库的遇真宫,是武当山古建筑群的“九宫”之一,是1412年明成祖朱棣为纪念著名道士张三丰而建,现存房屋33间。丹江口水库水位将由现在的156米升至170米,使水库周边方圆300公里的部分区域永久淹没,遇真宫就在淹没区内。为最好地保护这一重要文化遗址,经过反复论证,在异地搬迁、就地建围堰防护、就地抬升等几种方案中,选择了就地抬升15米的保护方案,既可以把遇真宫保留在原地,又避免了遇大洪水时被淹没的风险。

  南水北调工程是近期移民规模最大的一项水利工程。中线一期工程移民超过40万,其中丹江口水库区34.5万人。中线工程的重要内容就是对丹江口水库的大坝进行加高,由原来的162米加高到176.6米,水位要从157米提高到170米。为此,丹江口水库上游地区需要淹没面积144平方公里,移民34.5万人。如果说东线工程的主要压力在于治污,那么中线工程的主要难题在于移民。这么多移民集中在2010、2011年完成搬迁,规模之大、速度之快,在世界水利移民史上都是绝无仅有。之所以取得这么好的效果,除了各级政府的强有力的组织之外,一个原因就是较之以前的水利工程移民,大大提高了移民补偿或投资标准,使移民经费更有保障、移民的利益得到更多保护、移民的抵触情绪得到很大缓解。另外,移民搬迁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高标准建设移民新村,也为移民安家乐业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南水北调工程离不开多学科的研究参与

  中国社会科学网: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南水北调离不开多学科的研究参与,请结合您的研究谈一谈南水北调相关学术研究现状以及学术研究对于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您如何看待社会科学在南水北调工程中的作用,未来对于南水北调的学术研究应该集中在哪些方面?

  贾绍凤:南水北调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大系统工程,涉及到气候学、水文学、地质学、生物学、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文物学、运筹学、系统学等多种学科,涉及到水利、交通、环保、通讯、控制等多门技术。

  从1952年毛泽东同志提出南水北调的设想,关于南水北调的研究,已持续了几十年。最核心的问题是南水北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关于必要性,主要是要回答:北方受水区黄淮海平原是否缺水?如果是,是否有比南水北调更好的替代方案?南水北调是否是必须的选择?关于可行性,主要是回答:工程技术上是否可行?经济上是否可行?由于工程的超大规模及相应的复杂性,直到2002年中央批准《南水北调总体规划》之前,各种意见一直争论不下。在决定上马之后,研究重点转向研究工程建设的关键技术问题和建成后的运行管理和优化调度问题。

  尽管在南水北调的规划论证过程中存在很多不同的意见,但所有这些从不同学科角度开展的研究,哪怕结论是负面的,也都为完善工程的规划、设计、管理作出了宝贵贡献。

  社会科学已经并将继续在南水北调工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经济学、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南水北调工程的规划设计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例如需水的经济学规律在水资源需求预测中的指导作用、经济学的成本效益分析理论与方法在工程可行性分析中的指导作用、移民的社会学理论在移民安置规划中的指导作用等。在今后的工程运行管理中,社会科学更要发挥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例如在工程管理方式、工程水权界定、调入区与调出区的利益协调、当地水与外调水的多水源权益协调、供水价格的制定、用水户参与式管理等方面,需要更多的是社会科学的知识、方法和技术。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会展 13890505561
热线 400-8088-659
客服 1977554587
反馈
APP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