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分类浏览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今日看点 » 正文
发布日期:2014-02-28  来源:环球搜管网  浏览次数:247
核心提示:近半年的时间,缅甸部分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半年的时间,缅甸部分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名16岁的缅甸高中生兴奋的告诉记者:我们学校新建了怡东校舍,宽敞明亮;还有我家路边竖起了一根根电线杆,高大威猛;我家里装了新电表,有了新电灯,明亮闪人,以后晚上我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学习了,我可以在我的电灯底下轻松的阅读。这个16岁男生所看到的变化,与一条管道相关,这个名为中缅油气管道的新事物,给缅甸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远不止那个高中生所说的。

  去年7月28日,中缅天然气管道正式开始向中国输气。在现场见证这个神圣时刻的缅甸副总统吴年吞表示:“中缅油气管道是参与投资的4个国家互利共赢的项目,将使缅甸的经济、工业化和电气化程度得到提高,对缅甸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有了管道,便有了电

  缅甸是一个整体缺电的国家,据资料统计,缅甸只有75%的人口才能正常的享受电带来的便利,而这75%的人当中,一到用电旺季,经常会受到停电的困扰,即使是五星级的大酒店也免不了这个窘境。

  因为没有电或电力不稳的原因,很多家庭,只能买一台小型的发电机,自给自足。但发电机的噪音“响彻云霄”,让人难以忍耐,同时,发电机费油的厉害,缅甸家庭在此道路上享受电便利的同时又要承担高额的邮费。

  如今,谋求社会转型的缅甸,对经济发展的渴望程度也与日俱增。《缅甸新光报》报道,政府计划2013~2014年的GDP增幅为8.9%。显然,这个增长的数字绕不开能源问题。去年10月,亚洲开发银行的一份报告指出,随着缅甸经济的不断发展,其电力等能源需求可能将增加一倍。

  几乎与中缅天然气管道投产的节奏一致,去年9月,皎漂镇上一座天然气发电厂投入运行。这座发电厂将向皎漂及若开邦其他地区供电,预计可实现当地12小时供电。

  作为一个国际化商业项目,相关协议规定,中缅油气管道建成投产之后,缅甸每年可在境内下载200万吨原油和20%输量的天然气。皎漂是天然气管道下载点之一,镇上天然气发电厂的气源就此而来。

  在筹建天然气发电厂的同时,缅甸政府还投资建设皎漂地区的输电线路。这一大手笔中,包括中石油和东南亚原油、天然气两个合资公司一起捐赠的1000万美元。

  准备“高考”的貌昂缪通,终于不用在昏暗的蜡烛光下看书了。对于他而言,解释一条油气管道为何让电表转起来,只是一道简单的物理题。但对缅甸政府来说,如何让这条管道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车轮,是一道关系国计民生的政经题。

  缅甸政府有本账。按照有关协议约定,中缅管道项目每年可给缅甸带来账面上的收益,包括税收、投资分红、路权费、过境费等。

  当然,除了显而易见的“红利”,缅甸更看重长远的收益。缅甸工商协会秘书长凯凯内表示,油气工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支撑,中缅油气管道对带动和促进缅甸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去年11月,来自皎漂的天然气一进厂,皎色工业区浮法玻璃厂副厂长吴丹森心里的“大石头”也落了地。皎色工业区是缅甸曼德勒省一个重要的工业园区。作为缅甸的经济大省,曼德勒拥有中缅管道天然气分输站。这家由缅甸总统亲自剪彩的玻璃厂,在顺利接气后,于今年1月正式开业投产。

  另一则消息是,貌昂缪通的家乡,中缅天然气管道的首站——皎漂,去年9月被缅甸政府设立为经济特区。

  有了管道,有了水

  没出过远门的貌昂缪通时常想象,海的那边是什么。今年4月,同皎漂隔海相望的马德岛,又要迎来泼水节了。

  很难想象,这个岛上的居民,在过去相当久远的时间里,说是过泼水节,其实是互相往身上抹泥巴。而孩子们都是在泥坑里打滚,欢度他们的泼水节。

  这个孟加拉湾的热带小岛,过去常年缺淡水,吃水都是大问题。当地人介绍,马德岛有人居住的历史已有1000多年,祖辈饮水就靠岛上几口水井贮水,等着老天爷下雨。但是一到旱季,大半年几乎都不滴雨,井水也基本枯竭。

  这种延续多年的境况自两年前开始改变。这一年,作为中缅原油管道的首站,马德岛原油码头开建。来自中石油东南亚管道公司的员工上岛后,修建了一座水库,满足工程用水,也便于村民取水。他们还投资供水系统,为村里铺设了自来水管网,让3000多村民用上自来水。当年,马德岛的泼水节变成真正的泼“水”节了。

  在公共基础设施落后的缅甸,不仅是处在半原始化的马德岛,即使在经济条件稍好的地区,“水”同样是困扰很多老百姓的大难题。

  地处曼德勒省的皎勃东地区,有个村子名叫建松村,临着公路,有居民的竹屋里还贴着外国明星的海报,似乎预示封闭多年的缅甸人,正在积极地接受新事物。不过,说起吃水,这里一度也很原始,多年靠吃水坑里的雨水度日,做出的米饭都是黄色的。

  两年前,这里的村民终于拥有了更“现代化”的取水方式,这源自中石油东南亚管道公司出资援建的深水井。为帮助建松村在内的缅甸居民改善生活用水,该公司投入超过800万美元援助资金。

  去年12月的一个午后黄昏,头顶着锡罐的妇女,光脚推着铁皮桶车的孩子,走近建松村的那口深水井。井站的柴油机发动起来,管子里的水汩汩地流进铁皮桶里。要知道,过去这里的人们要去两三公里外的水坑里舀水,还得用牛车颠颠簸簸地拉回去。

  有长期关注缅甸的学者评价,中缅油气管道项目这笔“大单”,对于缅甸而言,其中既有“利”,也含着“义”。东南亚管道公司总经理姜昌亮说,中缅油气管道项目作为一个多赢的跨国项目,持续通过社会公益援助来展现善意和友好,惠及尽可能多的当地居民。“作为一个负责任的跨国企业,要当好企业公民,履行社会责任。”

  为了让善意贴近当地居民的需求,负责公益项目的东南亚管道公司公共关系处的员工介绍,他们行程1万多公里,多次沿着管线近百个城镇走家串户,听取当地民众的想法。走到偏远地区,车轮进不去的地方,要徒步走几个小时,有时还得搭马车,“骨头都要颠散了”。

  在听取民众和政府意见之后,东南亚管道公司确定了对缅社会公益捐赠计划。近年来,中缅油气管道项目,通过中石油及其控股的油气合资公司,向缅甸累计投入近2000万美元援助资金。

  这一笔笔援助资金,从抽象的数字,变成学校、幼儿园、医院、水库以及输电线路等,成为不少缅甸民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如今的马德岛,已不是过去那个荒蛮之岛。这里有了公路,跑起了摩托车,架起电话线,还有了水冲厕所。2012年,缅甸副总统吴年吞上马德岛视察,他评价说:“中缅管道项目对中缅两国而言,是共赢互惠的项目,特别是对于管道沿线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两年前,貌昂缪通念书的岛英中学,一座建于上世纪40年代的老校舍旁边,又添了一栋崭新的蓝色建筑,这也是中缅管道项目的援建成果。新校舍可以容纳全部学生,从此,貌昂缪通不用再和低年级的同学岔开时间上课了。

  有了管道,有了机遇

  对于貌昂缪通来说,日子每天都是新的。前一阵子,他发现一个新动向——不少亲友进外资企业工作了。

  随着越来越多的外企进入缅甸,进外企工作已成为时下缅甸年轻人的一种选择。这种情景很像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很多年轻人梦想做一个外企白领,认为这体面又有前途。

  毕业于仰光大学工程系的纳温,找工作时自感运气不错。他通过招聘进入东南亚合资公司。这个缅甸年轻人说:“我们学到了先进的技术,不仅管道运营需要,缅甸未来发展更需要。”

  就未来发展而言,攥着中缅油气管道项目“大单”的缅甸,还享有一笔丰厚的红利,那就是正在被培养的人力资源。缅甸已将目光放到未来,因为按照新近通过的外商投资法,6年后中缅油气管道(缅甸段)要实现75%属地化用工,也就是缅籍员工至少占七成五以上。

  事实上,在中缅油气管道的建设期,施工高峰时缅甸当地用工达6000多人,累计超过290万人次,还有220多个缅甸企业参与其中。在施工现场,经常可见肤色各异、语言不同、衣服上打着各种公司标识的工人,在一起工作。

  不久前的一个傍晚,汗涔涔的特莱从吊车驾驶室走下来。35岁的特莱是马德岛原住民,目前也是原油码头项目的一名工人。在码头建设正酣时,特莱经过培训后成了一名吊车司机。他连声说:“长了见识,进步很多。”

  不少特莱的同乡或者同龄人,在接受业务培训后,做起了管道巡线工、钢筋工、焊接工和司机等,成为中缅油气管道的建设者之一。在此之前,他们中有的人,祖祖辈辈靠捕鱼和种地为生,一辈子没有离岛,几乎没有见过机器。

  而在东南亚油气合资管道公司,关于缅甸能源工业技术人员的培训计划也在进行之中。公司选送缅甸大学生去中国的西南石油大学学习,幸运的纳温成为首批“留学生”之一。

  在我们又碰到16岁缅甸少年时,他告诉我们将来想做一名工程师,为自己的祖国带来更大的发展生机。

天然气管道  由 www.hqsgw.com 提供

关键词: 天然气管道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会展 13890505561
热线 400-8088-659
客服 1977554587
反馈
APP
顶部